1、俄罗斯非洲猪瘟回顾。2007 年 11 月,俄罗斯首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到 2018 年底共向 OIE 报告了 1120 起疫情.非洲猪瘟给俄罗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接近 8300 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8.33-12.5 亿美元。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中,野猪起到了很大作用,野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比例高达 38.36%,远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的疫情高发区和生猪养殖主产区高度吻合。中央联邦区和南方联邦区的生猪存栏量占到全国存栏量的 60%,同时也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最为频繁的两个地区。
2、非洲猪瘟对俄罗斯的生猪行业影响有限。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受益于大型养殖企业产能扩张,俄罗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下滑,总体来看均呈增长趋势。猪肉消费虽然短时间出现下滑,但是 07 到 17 年猪肉消费仍保持了 3%的年复合增速。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蔓延期间俄罗斯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2005 年到 2017 年个体养殖户和家庭型养殖企业的猪肉产量占比从 05 年的 70%急剧下滑到 20%左右。2018 年俄罗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存栏占比已经达到 84.5%。为防止发生输入性非洲猪瘟疫情,俄罗斯几乎暂停了从欧盟进口活猪和猪肉产品,由于国内供需失衡,造成了猪价在 2013 年下半年的快速上涨,但是却降低了俄罗斯对进口猪肉的依赖度,猪肉自给率从 07 年的 64%,提到了 18 年的 99%,今年底有望实现猪肉消费的自己自足。
3、俄罗斯非洲猪瘟对国内的启示:1)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在非洲猪瘟频发的背景下有可能大幅提升。国内主要生猪养殖上市公司 2018 年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 6.7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非洲猪瘟爆发后短期内会对消费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影响不大;3)目前非洲猪瘟已经导致国内生猪供应偏紧,未来生猪和猪肉价格将大幅上涨。4)非洲猪瘟的背景下,依赖进口弥补消费缺口存在疫情输入的风险。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前提下扩大产能,才是破解供需失衡的有效办法。5)生猪企业向屠宰端进行延伸,不仅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而且还能降低禁运政策的影响。
4、非洲猪瘟加速产能出清,带来行业超高景气度。我们认为非洲猪瘟会导致产能出清超预期,使得本轮猪价高点更高,猪价均值也将整体抬升。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养殖集团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非洲猪瘟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1.1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针对家猪、疣猪和野猪的高传染出血性疾病。非洲猪瘟通过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疣猪作为病毒的天然携带者并不会表现出任何病征,但是非洲猪瘟病毒会出现在被感染动物的所有体液和组织中。非洲猪瘟可以通过软蜱、蚊蝇和其他吸血的昆虫传播,还可以通过与病猪体液接触以及摄取未经处理的非洲猪瘟猪肉制品等方式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取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猪高烧不退,而且在 2-10 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到 100%。即使是中等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死亡率仍然能达到 30%-70%,但是非洲猪瘟对人不会造成威胁。
1.2 非洲猪瘟通过接触传染,传播途径众多
非洲猪瘟通过接触传染,传统的传播循环主要有三类:
1)野外森林的传播循环,南非和东非已证明可在疣猪和蜱(O.moubata)之间循环传播;
2)蜱-家猪之间的传播循环,在非洲和伊比利亚半岛可常常在猪圈发现蜱(Ornithodoros spp.),因此它们很容易感染猪只并传播,也能作为宿主长时间贮存非洲猪瘟病毒;
3)家猪之间的传播循环,只要猪只达到一定数量,非洲猪瘟病毒就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或通过污染物传播,可局部发生,也可区域发生,甚至发生洲际间传播。
虽然感染动物和易感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是最有效的传播途径,但是通过间接接触导致非洲猪瘟大面积传播的例子也非常普遍。间接传播可以通过人、车辆等来传播。饲料和受污染的肉制品的流通在ASFV 的传播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饲料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情况国内就有发生,2018 年 12 月 21 日,天津海关从辖区出口注册企业(天津恩彼蛋白质有限公司)生产的 2 批猪血球蛋白粉中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核苷酸阳性。2 批产品原料来自天津地区 12 家屠宰加工厂,供给73.93 吨。更有研究发现在空气样本中也能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DNA。
1.3 非洲猪瘟病毒耐受性强,夏季爆发的可能性较大
非洲猪瘟病毒耐受性很强。在室温的血清中 ASFV 存活的时间可长达 18 个月,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 1 年;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 3~6 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 5 个月。但是,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56℃加热 70 分钟或 60℃加热 30 分钟可使其灭活。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冷冻材料中可存活更长的时间。
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对酸碱度适应性很强,病毒在 pH 值 4 到 13之间范围内仍然具有感染性。
虽然从病毒自身特性来看,低温情况下活性更强,但是从统计学规律来看,非洲猪瘟夏季爆发的可能似乎更大。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夏季人员活动更为频繁,人与家猪接触的过程中,病毒传染给家猪的可能性更大;
2)夏季蚊虫滋生,特别是吸血蚊虫;
3)夏季野生动物,包括疣猪和野猪的活动也更为频繁,增加了病毒爆发的几率。因此在考虑非洲猪瘟爆发高峰期时,除了要考虑病毒自身活性外,还要考虑人员、蚊虫、野生动物活动等因素。
1.4 非洲猪瘟尚无有效商品化疫苗,国内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大分子双链 DNA 病毒,其基因组含有至少150 个基因,病毒蛋白质结构也比较复杂。病毒侵入机体之后,会优先感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重要的免疫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复制,因此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也被认为是病毒持续感染和传播的关键。感染的细胞会分泌特殊的蛋白质,抑制被感染的细胞死亡,使得受感染的细胞存活并快速散发至机体全身。由于病毒难以驯化以及基因组合成的蛋白组分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商品化疫苗。
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美国和西班牙利用弱毒株研制出了具有一定保护性的弱毒活疫苗,但是弱毒株制成的疫苗对非洲猪瘟强毒株保护率不高,难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国内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研发单位主要是国家级的疫苗研发实验室。最近,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分离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证明了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2.1 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回顾
2007 年 11 月,俄罗斯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一直到 2011 年之前,俄罗斯的非洲猪瘟都被控制在了南部高加索地区,2011 年俄罗斯非洲猪瘟突然传播到了西部地区,甚至到了北极圈附近。野猪迁徙、物资供应以及被感染猪肉产品的流通都是导致俄罗斯疫情蔓延的原因。2017 年疫情发展到了远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地区。至此,非洲猪瘟离中国的距离已经不超过 1000 公里。到 2017 年底,俄罗斯一共爆发了 1120 起疫情,非洲猪瘟横扫了俄罗斯 46 个州,直接导致了超过 80 万头生猪死亡或被扑杀,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接近 8300 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 8.33-12.5 亿美元。
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中,野猪起到了很大作用。野猪疫情的报告比例高达 38.36%,远远高于中国。
俄罗斯的生猪养殖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谷物原料和蛋白原料的主产区,正好与俄罗斯非洲猪瘟高发区一致。
俄罗斯中央联邦地区地区和南部联邦地区是生猪养殖最发达的地区,二者生猪存栏量占到整个俄罗斯生猪存栏量的 60%。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俄罗斯非洲猪瘟爆发最为频繁的区域。
2.2 俄罗斯生猪行业集中度在非洲猪瘟期间迅速上升
非洲猪瘟肆虐的被背景下,俄罗斯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从 2007 年到 2017 年,非洲猪瘟横扫了俄罗斯 46 个州,爆发超过 1000 起疫情,直接导致了当地超过 80 万头生猪死亡或被扑杀。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俄罗斯政府一方面对发生非洲猪瘟邻近地区家猪群实施扑杀政策,并销毁尸体。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出台计划,对 ASF 疫区半径 100 公里范围内的野猪进行全面猎杀。俄当局会补偿肉猪养殖户因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鼓励农户积极上报疫情。
另一方面为降低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防控政策。例如,莫斯科州兽医局建议扑杀所有后院猪群,以防止 ASF 蔓延到莫斯科地区;普通农户既不能让母猪在家分娩,也不能自行屠宰。非洲猪瘟给俄罗斯生猪散养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2007 年到 2017 年,俄罗斯生猪散养户的猪肉产量下降了近 50%,从 1119 吨下降到 608 吨。2005 年到 2017 年个体养殖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猪肉产量占比从 05 年的 70%急剧下滑到 20%左右。2018 年俄罗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存栏量占比已经达到 84.5%。
虽然大企业也不能完全隔绝非洲猪瘟,但是俄罗斯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反而在疫情爆发期间完成了产能的大幅扩张。2011 年到 2015年俄罗斯前十大猪场猪肉产量增长超过 1.5 倍,达到 14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54.54%。4 年时间规模化率提升了 27 个百分点。
2.3 受益规模化程度提升,俄罗斯生猪供给基本未受影响
俄罗斯首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存栏量仅在 2007 年出现小幅下降,此后均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仅在 2008 年下降了 3%,此后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07 年到 18 年俄罗斯猪肉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7%。非洲猪瘟对俄罗斯生猪养殖行业并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07 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之后,大企业得益于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迅速扩大产能。我们认为规模化程度提升极大地降低了非洲猪瘟对俄罗斯生猪行业的影响。
2.4 猪肉消费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猪肉消费是俄罗斯第二大肉类消费,仅次于鸡肉。2000 开始俄罗斯鸡肉和猪肉消费量逐年增长,牛肉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后,国内猪肉消费量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反而从 07 年的 255.7 万吨,增加到 18 年的 325 吨。人均消费量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俄罗斯猪肉消费长期依赖进口,供需缺口平均值在 60 万吨以上。
2.5 削减猪肉进口,防止非洲猪瘟扩散
俄罗斯猪肉消费高峰时的供需缺口达到 110.5 万吨,相当于当年猪肉消费量的 39%。2012 之后,进口量开始快速下滑。主要是因为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分别于 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爆发了非洲猪瘟,俄罗斯立即暂停从这些国家进口活猪和猪肉制品。另外,立陶宛属于欧盟成员国,理论上该国的活猪和猪肉产品都能自由流通至欧盟另外 27 个成员国,由于担心立陶宛染病活猪和猪肉产品已经流入到其他成员国,俄罗斯决定大幅削减从欧盟进口的猪肉,直接导致俄罗斯 2014 年猪肉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 42%。
从猪肉进口的管控,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处理非洲猪瘟疫情上的反应非常及时而且果断。好处也十分明显,在非洲猪瘟频发的背景下俄罗斯猪肉自给率逐年提高,预计在今年底就能实现供需平衡。
2.6 猪肉价格持续高涨
2001 年开始俄罗斯物价指数持续快速增长。2013 年生猪和猪肉价格也因为俄罗斯暂停从欧盟进口而大幅上涨。
非洲猪瘟疫情确实影响到了俄罗斯 2012 年的猪价。当年猪肉价格较 2011 年整体下降了 10%,主要有两个原因:1)俄罗斯国内养殖集团产量大幅增加;2)非洲猪瘟导致散养户退出行业集中抛售导致的供给增加。2013 年开始,为防止疫情输入,俄罗斯主动减少从欧盟进口猪肉之后,俄罗斯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由于猪肉自给率上升,猪肉价格开始缓慢下降。
我们认为俄罗斯的非洲猪瘟经历,对国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1)非洲猪瘟背景下,国内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度有可能大幅提升。俄罗斯生猪行业集中度在非洲猪瘟的影响和政府防控政策的引导下快速提升。2018 年俄罗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占比达到84.5%。
反观国内,2018 年主要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6.73%,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 月 20 日国家发布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尽快出台对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和规模猪场的临时性生产救助补贴政策,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产能。无论是从大型养殖集团的防控能力还是国家的防控政策来看,大型养殖企业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下更容易实现产能扩张。
(2)国内猪肉消费短期或受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很小。从我们黑龙江的草根调研情况来看,当地爆发非洲猪瘟后的几个月,老百姓对猪肉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但是目前消费已经在修复中。
(3)非洲猪瘟导致国内猪肉供应偏紧,将造成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 2 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下降 16.6%和 19.1%,下降幅度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值,产能大幅去化。猪价从今年 3 月份出现淡季上涨,如果未来产能持续去化,猪价有可能大幅上涨。
(4)非洲猪瘟的背景下,依赖进口弥补消费缺口存在一定风险。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前提下扩大产能,才是破解供需失衡的有效办法。
(5)生猪企业向屠宰端进行延伸,不仅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而且还能降低禁调政策的影响。3 月 24 日晚,大北农与得利斯同时发布公告,鉴于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扩大,为了共同抵御猪瘟疫情对市场造成的冲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双方拟合资设立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大北农控股,得利斯参股),并拟合资设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得利斯控股,大北农参股)。国内大型养殖集团已经开始行动。
华体平台,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1